http://sx.hteacher.net 2022-02-18 17:13 陕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考情分析
蔡元培作为教育学人物之一,在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招考试中也是备考人物之一,常以单选、多选、判断这样的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考试中对于蔡元培教育思想知识的考查与其他教育家易混淆,不容易理解,因此大家在备考知识时需要将碎片知识进行整合。
二、人物背景
蔡元培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曾留学德国和法国,希望把两国的大学学风引入中国,1917年出任北大校长后,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理论思想
1.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目的是培养国民强健的体魄,强兵自卫,抵御外侮;
(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目的在于国富民强;
(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现象,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
(4)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的首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见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5)美感教育即美育,可以辅助德育,陶冶性情,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情感。美育还具有和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能,“以美育代宗教”。
2.论北京大学的改革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学生多为封建官僚子弟,入大学堂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曾更换五任校长仍未能改变北大的风气。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认为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而非养成资格和贩卖知识的场所”。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一原则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文化的专制和垄断,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传播。
(3)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学科,改变“轻学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实行旁听生制度,教学和学术向社会公开;创办平民学校和夜校。
(4)“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体制:规定评议会是学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各科设立教授会,把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由教授管理学校。
3.论教育独立思想
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主张教育要脱离各党派、教会之外,不受政治干预。基本观点: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
四、题目练习
1.【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的是( )。
A.教育经费独立
B.教育场地独立
C.教育学术与内容独立
D.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教育理论。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包括: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与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因此B选项表述错误,选择B选项。
2.【单项选择题】“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主要体现了蔡元培先生主张的( )。
A.教育独立
B.教授治校
C.文理沟通
D.思想自由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教育理论,题干的意思,所谓大学,是一个做学问,实施教育的场所,搜集重大经典著作,集中了各个学派的学说和专 家学者,主要体系那里蔡元培主张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3.【单项选择题】蔡元培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句话反映了教育的( )。
A.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B.正面教育为主
C.理论联系实际
D.循序渐进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教育理论,蔡元培主张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因材施教,不能强求一律,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教学论。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强调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因此,蔡元培的观点符合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因此A项正确。
B选项,正面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正面人物和典型形象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选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上一篇: 2022陕西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之陈鹤琴
下一篇: 陕西教师招聘备考:走进班杜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