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hteacher.net 2022-02-23 13:13 陕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生物老师的03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2节的内容。高中生物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本书第二章所学的糖类和脂肪,又为后续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二)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结构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的和生命的情感教育,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程标准也强调“生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人体内的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基础知识;做了叶片结构的实验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观察了光的放氧的演示实验,并学习了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基础知识,但是对能量转换的中间过程却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对标题中的“通货”两个字不了解。高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属于微观、抽象的内容。因此,以上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法方面,我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结合课程内容阅读性较强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将以讲授法为主,并辅以直观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讲授法能够高效、系统地传递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中学生的概念形成突出地表现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上,直观教学法的优势将直接指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形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抽象性问题进行分析,逐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秉承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理念,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和阅读指导法。建构主义教学观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借助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共同探讨,以引导学习者形成科学观念。同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和提示,学生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掌握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架设课堂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建构主义强调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开始新授前,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萤火虫的图片,并带领学生重温唐诗《秋夕》,并出示书本“问题讨论”中的问题,从而引出新课。通过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回忆、期待和了解其中的奥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萤火虫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引入生物学问题的思考,建立生活和生物的联系,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
(二)新知讲授
第一环节:直观展示,讲解重点
由于“ATP”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名词,而ATP涉及各种生命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名词,所以我先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新科技内容,形成ATP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展示ATP结构图及其“近亲”腺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从而形成对ATP的形象认识,让学生清楚ATP磷酸键的不同,尤其是“高能磷酸键”。结合书本,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认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属于微观、抽象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通过自读课本,结合教师的讲授进行归纳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同时辅以教师讲解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阅读课本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总结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这样做可以强调直觉思维的形成从而深化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高一年级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二环节:类比分析,突破难点
这部分内容一是主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的关系,运用类比法突破难点的讲解,引用生活中买卖交易的常见现象进行类比分析,理解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二是讲解萤火虫实例,与导入相呼应,再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再依据教材90页的图解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主动运输、生物发电发光、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细胞吸收反应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从而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有效的突破重难点,同时也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维目标。
(三)巩固练习,迁移内化
有效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依据因材施教、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原则,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习题,并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回答,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可以及时进行教学补救。
(四)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小结的方式,让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培养高一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五)作业布置
恰当的作业布置即可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强化和应用,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获得调整下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信息,因此本节课我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请学生课后进行解答,达到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目的。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上一篇: 陕西教师招聘面试备考:《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说课稿
下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