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2-03-28 10:15 江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了解到读书与现在、未来的复杂关系。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思考和体验,学生能够对未来充满热情和希望。
2.行为目标:学生掌握如何描画、设想并尝试创造未来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了解到读书与现在、未来的复杂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如何描画、设想并尝试创造未来的方法,能够对未来充满热情和希望。
三、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户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琅琅。
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小孙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他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
这一次,小孙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滑有泽了。“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位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生与书籍为伴,不断进取,最终成为我国宗教学的泰斗——他就是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2.交流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并分享,教师记录。
(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2)对于“人为什么要读书”,你的答案是什么?
3.教师小结
当我们认真思索这个问题时,会得到很多答案。我比较欣赏的一个回答是这样的,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们会发现,爸爸妈妈说让你读书是为了你好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不只是读书,当然读书是塑造自己最便捷高效的一种途径。
(二)主题活动一:十年以后的自己
1.活动规则
想象一下你希望十年以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欣赏的一些人是什么样子的?请从以下方面展开自己的想象,并记录下来,然后思考为了达成这些想象,你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十年以后的自己 | 现在可以做的改变 | |
发型 | ||
着装 | ||
性格 | ||
能力 | ||
爱好 | ||
职业 | ||
要做的事 |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