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2-05-06 08:42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生平简介
晏阳初在塾师兼乡医的父亲的教育下,他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谙习时势的父亲也深知“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因此毅然将少年晏阳初送到几百里之外的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1913年赴香港圣士提反书院深造,后转美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191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1944~1945年,美国锡拉丘兹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晏阳初大学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二、理论内容
首先晏阳初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作出的贡献有如下内容,一大发现:脑矿(中国人多,教育跟不上)二是建设的团队:1923年,朱其慧、陶行知等共创办中华民族教育促进会(平教会),三教育实践:河北定县。他的思想有如下几点:
(一)分析中国问题:
1.“愚”: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智识,简直他们目不识丁。
2.“穷”: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
3.“弱”: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毋庸讳辩的病夫。
4.“私”: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的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
(二)四大教育内容:
1.以文艺(文字+艺术)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2.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三大教育方式:
1.学校式教育:青少年,识字能力,导生传习制(陶行知“小先生制”);
2.社会式教育:群众、农民,开展活动;
3.家庭化教育:家庭不同角色横向联系。
(四)两化:
1.化农民(目的):教化农民,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2.农民化(途径):
(1)穿戴、用语、生活等与农民一致;
(2)虚心向农民学习。
(五)评价
(1)局限性:只看到了中国表象问题,未看到根本阶级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2)可取之处:给农民带来一些实惠(文化水平、科学知识);在中国创新有现实意义。
三、总结
晏阳初的理论知识主要以识记类为主,所以我们作出如下总结:
地位:平民教育之父;
一大发现:脑矿(中国人多,教育跟不上);
二大口号: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识记方法:三大大,四大大,平民头顶太阳大大】
四、练习
1.【单项选择题】以下选项中,关于晏阳初“四大教育”表述,错误的是( )。
A.以文艺教育救“愚” B.以生计教育救“贫”
C.以卫生教育救“礼” D.以公民教育救“私”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认为,愚、穷、弱、私是人民生活的基本缺点,而平民教育就是要在“除文盲,作新民”的目标之下,在人们取得最低限度的文字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造就出富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故A、B、D三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多项选择题】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他在教育方式提出了( )。
A.国家式教育 B.社会式教育
C.家庭式教育 D.学校式教育
2.【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包括:(1)四大教育: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3)平民教育: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因此,B、C、D三项正确。
A项:国家式教育不属于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