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2-09-15 11:24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有两个教育家及其思想虽然不是一个常考点,但却是涉及到对于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是需要大家区分的。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感觉知识点很凌乱、不成体系,很难识记,让人头疼。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梳理一下晏阳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一、人物简介
晏阳初(1890 -1990),别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梁漱溟(1893-1988 ),原名焕鼎,北京人,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二、教育思想
(一)晏阳初
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愚、穷、弱、私“四大病”,因此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攻穷;以卫生教育攻弱;以公民教育攻私。并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三大方式结合并举,通过在河北定县举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在平民学校中提出平民教育主张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二)梁漱溟
梁漱溟认为“愚穷弱私”只是表面问题,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失衡。即农村和城市文化不对等,农村文化落后因此梁漱溟致力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验,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故提倡乡村建设。梁漱溟主要是在山东的邹平,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后来实验区逐步扩大到全省十几个县。
三、区别
(一)在中国问题上观点不一:晏阳初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因为“愚”、“穷”、“弱”、“私”。梁漱溟认为“愚穷弱私”只是表面问题,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失衡。
(二)在解决方案上二者也不同:晏阳初认为用乡村教育改变现状要用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梁漱溟认为“愚穷弱私”只是表面问题,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失衡,同时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故提倡乡村建设,或可说是一种建国运动。因此通过乡村教育来解决。
(三)在实验的地点上也不同:晏阳初主要是在1926年在河北定县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主要是在山东的邹平,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运动。
三、小试牛刀
1.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的实验家是( )。
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陈鹤琴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晏阳初的观点。
在河北定县开展实验并主张平民教育的教育家是晏阳初。故答案为C选项。
2. 中国问题的原因是“社会文化失衡”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蔡元培 D.晏阳初
2.【答案】A。解析:梁漱溟提出中国问题的原因是“社会文化失衡”,应当进行乡村教育和乡村改革,黄炎培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之父”,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北大改革、教育独立思想,晏阳初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河北教师招聘备考之赫尔巴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