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2-09-23 09:33 宁夏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考点练习
1.一位教师赞扬一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演出服装很漂亮,并说:“我对你们的爱不是用身高、体重和成绩来衡量的,我有足够的爱去疼爱每个学生。”这位教师的做法( )。
A.有利于建立学生信心
B.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C.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
D.不利于增强师生感情
2.针对现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家长们呼吁“把孩子看作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正确,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B.错误,学习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C.正确,学生不需要课后作业
D.错误,忽视学生的学业管理
3.一位小学五年级男生体育成绩比较好,体育老师想培养他为体育健将,他不愿意。老师打了他一巴掌说“不打不成材”,然后他把他的脸扭过来,说“打死都不成材”。这说明教师需要()。
A.因材施教
B.尊重学生个人意愿
C.以身作则
D.勤学苦练
4.小军的语文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小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5.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而应该适应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这是因为其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个体差异性
D.遗传性
6.“在教育活动中,应反对那种割裂人的整体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这体现了现代学生观中的哪一基本内涵?( )
A.学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B.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
C.学生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D.学生是一个有着特定权益关系的人
7.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触摸春天》,讲述的是盲童女孩虽然眼部有疾病,但是却能在花园中畅通无阻的行走,没有一点磕磕绊绊,最后竟能用双手拢住蝴蝶的故事。小女孩的故事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材料:
陈老师上英语课时发现李雷总是心不在焉看别的科目材料。于是他下课之后和李雷进行了交流,他发现李雷因为小时候在国外长大,对英语的使用非常熟练,已经掌握了课堂上的内容。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上课单独学习更多更深更符合他认知水平的内容呢?为了这个设想,陈老师认真考察了李雷对英语各方面的把握,自己课下下功夫找材料做计划,每次英语课前,都给李雷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时候是美文阅读,有的时候是作文材料……即使任务很重,陈老师也坚持及时检查李雷的学习成果,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后来李雷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不但自己学习更多知识,还和同学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和技巧,班上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题干中教师从成绩不好的孩子身上寻找其他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并向孩子们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会因为任何外在的条件而改变,这样有助于学生信心的重新建立。故本题选 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孩子看作孩子,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故本题选 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题干中的体育老师强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错误的,应该转变育人观念。故本题选 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身心状况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教师不能以学生的过去来评价现在,甚至未来。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题干中的教师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故本题选 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题干中“揠苗助长”“陵节而施”比喻急于求成,违背的是顺序性规律。故本题选 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题干中“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体现的是学生的独特性。故本题选 C。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指当机体某一方面受到损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盲童女孩虽然眼部有疾病,但是嗅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通道比较敏锐,而且通过多次的练习熟悉了花园的路。这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故本题选 D。
8.【参考答案】
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应该依据教育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应该鼓励帮助学生。材料中,针对李雷上课心不在焉的情况,陈老师没有武断地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现,而是耐心了解情况,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发展和提升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教师应该尊重和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材料中,对于李雷在英语方面的特殊才能,陈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差异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了李雷的个性发展。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愿、知识和思想。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材料中,陈老师充分发挥李雷的主体地位,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李雷自主学习,调动了李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陈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和了解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宁夏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