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nan.hteacher.net 2022-10-05 11:22 湖南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雨巷》题本梳理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以下为高中语文《雨巷》题本梳理。
1.基本信息:准考证号、姓名、考场;
2.正文:题目,内容(简单梳理内容,整理思路);
3.基本要求:
①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诗中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教学实施:教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10分钟完成试讲,适量板书。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确立依据:
文本特点:诗歌中运用大量意象,体现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朦胧。
学生特点:诗歌采用大量意象,学生生活体验较少,很难把握诗人的思想状况以及众多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目标展示:
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特点:诗歌采用大量意象,学生生活体验较少,很难把握诗人的思想状况以及众多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重难点展示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表达技巧,品味语言,分析意象,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感情。
四、教学思路展示讲解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这个诗歌的王国中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形式的诗歌,曾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称号,大家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戴望舒”。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名家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明确这首诗究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三)深入研读
1.这些优美的图景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篱墙、我。
2.这个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结合全诗,找出具体描写她的诗句,并朗读出来。
明确:这是一个忧愁迷茫、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像梦一般出现又消失的姑娘。
3.作者创设的这么些意象究竟指什么?
雨巷: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油纸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
我:在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丁香姑娘:我在孤寂中的美好的希望理想。
篱墙:社会黑暗困顿的大环境。
(四)拓展延伸
你们觉得这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姑娘象征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五)小结作业
在优美的画面中,我们走进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诗人在其中孤独的彳亍彷徨。他在孤寂中渴望遇见“丁香一样的”姑娘。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希望通过学习本文,大家都能学会用心品味诗歌,学会诗歌朗读的方法,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作业:背诵《雨巷》。
面试过程: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试地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中职文化课(公共科目)类别考生面试与高中类别一致,报考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日语(初级中学)、俄语(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中学)、日语(高级中学)、俄语(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学)、日语(中职文化课)、俄语(中职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概述,时间5分钟。
8.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湖南分校
上一篇: 湖南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春》题本梳理
下一篇: 湖南幼儿教资面试试讲葵花宝典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