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2-10-13 15:5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2.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冰川大规模融化导致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⑤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④②①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④①③⑤②
3.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⑤③②④① B.⑥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⑤②③④①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 )。
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生机勃勃、活跃发展的。_________,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
①从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则表现为追求统一性
②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到东、西、南、北各方位
③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
④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
⑤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表现不一,便不断酝酿出种种社会矛盾
⑥各地先民创造出绚烂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
A.④⑥②①⑤③ B.⑤③⑥②①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②④①⑤③
5.把下列标有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虽然普通、平淡,甚或有几分古拙,但每一座或每一处的房屋,似乎都能巧借地形,顺势就向,当疏则疏,当密则密。
②特别是房前屋后,不少人家还辟有菜园;
③这一切使居住在这里的乡亲,倒也能从清贫之中享受到自然的雨露和清鲜的空气,使那些劳累的心,有了歇息和安抚的去处。
④处于迫窄地方的人家,也总不忘栽下几棵龙眼树或枇杷树。
⑤那时的房屋,大都不过是石砌的基,土垒的墙,杉木或松木做的屋架,上面披满了鱼鳞般密集的黑瓦片;
A.④②⑤①③ B.①②④⑤③
C.⑤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⑤
答案解析
1.A【解析】
首先观察题干中所给的句子,⑤为总结性语句,应该排在最前面。据此排除B、C两项。⑥与⑦的排序,是根据①得出,①提出了“深思”和“遐想”,根据前后顺序,应当是讲述“深思”的⑥,放在讲述“遐想”的⑦前面。据此排除D项。
故本题选A。
2.D【解析】
根据选项,首句不是④就是①,排列这几个句子的顺序,要首先阅读这些句子,明确这个语段是围绕气候变化的争论展开的,所以④是中心句,应该做首句,排除B、C。然后看到①句“归咎于全球变暖”,②③⑤句都是有关气候变暖的,所以②③⑤句是联系紧密的几句话,⑤句中“这些人”指的是认为全球变暖的作用被远远夸大的科学家,因此⑤前是③,②是对科学家看法的解释,所以在③⑤句后面。这段话的语序是:④①③⑤②。
故本题选D。
3.C【解析】
根据各句所讲的内容,可知整段讲述的是中石器时代北欧的地理、环境。首先判断首句,根据选项比较⑤⑥两句,⑥中有指示代词“这”,可见前面必有所指,不适合做首句,故排除AB项,确定首句是第⑤句。其次,②句句末的“动物”与④句“动物又吸引……”重复出现,可见④句和②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故④句在②句之后,且紧密相连。排除D项。
故本题选C。
4.D【解析】
⑥句承接横线前文的“中华先民”,宜放在首句。②句“又从中原”承接⑥句中的“进而汇聚在中原”,④句“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指代⑥②句中的内容,所以在其后;①句“从而”承接④句,⑤句“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表现不一”承接④句,③句“于是”是对上述内容的总结,放在最后,故正确顺序是⑥②④①⑤③。
故本题选D。
5.C【解析】
①句提到的“每一座或每一处的房屋”对应的是⑤句“那时的房屋”,故应是⑤①,排除BD两项。④句中有“也”,明显是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不适合放在首句,“也总不忘栽下几棵龙眼树或枇杷树”紧承第②句“特别是房前屋后,不少人家还辟有菜园”,故排除A项。第③句属于总结性的话,因此作为末尾句。
原文如下:那时的房屋,大都不过是石砌的基,土垒的墙,杉木或松木做的屋架,上面披满了鱼鳞般密集的黑瓦片;虽然普通、平淡,甚或有几分古拙,但每一座或每一处的房屋,似乎都能巧借地形,顺势就向,当疏则疏,当密则密。特别是房前屋后,不少人家还辟有菜园;处于迫窄地方的人家,也总不忘栽下几棵龙眼树或枇杷树。这一切使居住在这里的乡亲,倒也能从清贫之中享受到自然的雨露和清鲜的空气,使那些劳累的心,有了歇息和安抚的去处。
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