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16 16:03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性格。故本题选A。
2.A
【解析】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其代表作是《生理心理学原理》。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故本题选A。
3.D
【解析】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故本题选D。
4.B
【解析】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由具体的个体在头脑中进行的。由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愿望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同。题干描述体现了人心理的主观性。故本题选B。
5.D
【解析】福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分为:教学前关注、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其中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实习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们所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所以此时,教师们关注的是班级的经营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以及上级的视察评价、学生与同事的肯定、接纳等。在此阶段,教师们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与紧张,所以这一时期的压力是相当大的。题干中小刘担心自己是否被学生和其他老师认可说明小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故本题选D。
6.D
【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并由其弟子铁钦纳将其发展成为严密的心理学体系。20世纪初的近30年里,该学派在美国心理学中占优势,30年代后则趋于瓦解。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故本题选D。
7.B
【解析】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其中,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材料中学生经常穿奇装异服到后来通过教师的说服教育法等发生思想转变,认识到着装都是一种基本的礼仪,体现内在矛盾转化。故本题选B。
8.C
【解析】巴甫洛夫将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狗听到主人唤名字跑过去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故本题选C。
9.A
【解析】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如手碰到火等强烈刺激就立即缩回。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不存在反射行为。故本题选A。
10.B
【解析】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髓神经组成,其功能是把各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信息)传给中枢,再把中枢活动和神经冲动(信息)传给有关的组织器官。周围神经系统可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