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2-10-17 11:4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下面关于《满庭芳》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请填写序号)
①词人以议论发端,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
②“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③上阙既是对蝇营狗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有洞悉人生之慨。
④下阙作者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为求内心宁静,愿远离尘世,回归山林,就此隐居的情怀。
2.“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
1.【参考答案】不矛盾。本诗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戍边人的思乡之愁。通过描写琵琶、舞蹈,和戍边人的思乡之愁相对比,使得这种边愁更加深重。
【解析】在分析诗句时可以从诗人的表达主旨入手,然后具体分析“琵琶”“起舞”和“边愁”的相互关系。做题时,要看清楚题目的问法,先回答是否矛盾,然后再具体分析。
2.【参考答案】在写法上,诗歌前三句属于叙事抒情,“高高秋月照长城”属于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叙事抒发情感,最后以景结情,使得诗歌的内在含蕴更加深刻。
【解析】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具体表现手法,然后根据题目的问法进行灵活作答。
(二)
1.④【解析】
④句,“愿远离尘世,回归山林,就此隐居的情怀”表述不准确。下阙作者以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集中抒发了作者努力自我超越的旷达豪迈的情怀。
故本题选④。
2.【参考答案】
此句以“幸”字领起,以解脱的心情即景抒怀。造物者无尽藏的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高张的云幕,这个浩大无穷的现象世界使作者的心量变得无限之大。那令人鄙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狭小世界在眼前消失了,词人忘怀了世俗一切烦恼,再也无意向外寻求满足,而愿与造化同乐,表达了作者超脱功利世界之后的豁达开朗、旷达豪迈的情怀。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