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17 16:35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教学具有教育性是赫尔巴特提出的,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故本题选C。
2.A
【解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是指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被称为发展性规律。故本题选A。
3.C
【解析】“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故本题选C。
4.D
【解析】“不好的教师,只教人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关键词在于“发现”,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故本题选D。
5.B
【解析】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阐述了道德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把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上。故本题选B。
6.B
【解析】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故本题选B。
7.B
【解析】人的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质量、方法以及思维力有关,因此B正确。知识与智力之间并没有正比的关系,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所以A和D都是错误的。知识与智力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所以C错误。故本题选B。
8.A
【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可避免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故本题选A。
9.C
【解析】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这种主张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和学科的智力训练的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使学校脱离生活,因而是片面的。故本题选C。
10.B
【解析】“润物细无声”方式,强调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所以间接性、多样性及高效性的特点都不符合。体现的是教学认识活动特殊性中教学环境的潜隐性。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2天津教师招聘:6月第五周模拟题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