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18 11:20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电影是根据动景现象原理制成的。故本题选C。
2.D
【解析】诱发运动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我们看到时,会感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种现象属于诱发运动。故本题选D。
3.B
【解析】时间知觉指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如题干中所述,能够按时间顺序把活动区分开,属于时间知觉。故本题选B。
4.A
【解析】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即“视觉悬崖”实验。该实验证明,刚会爬的婴儿已经具备相当好的深度知觉。故本题选A。
5.B
【解析】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或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王老师播放乐曲,学生听到的是听觉,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视觉形象,是引起了学生的视觉。这种心理活动属于联觉。故本题选B。
6.B
【解析】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在通常情况下,印象形成过程中首因效应的发生更常见。故本题选B。
7.D
【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首因效应复习刚开始的材料容易记得牢;近因效应最后复习的材料容易记得牢。故本题选D。
8.C
【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即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故本题选C。
9.B
【解析】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现象。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故本题选B。
10.C
【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这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