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2-10-18 13:2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参考答案】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能使学生快速通过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筛选概括文本的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不仅要能读,还有会读,更好地读。文章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应用文体的能力,感受说明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精心保护地球这一美丽家园的意识。同时,文章使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学习时能提高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也能丰富积累,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2)【参考答案】
①正确读写“莹、裹、晶莹、摇篮”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是如何一步步得出“保护地球”这一结论的。
②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严谨,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升合作能力。
③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参考答案】
1)提问:在太空中的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主思考问题。
明确: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2)提问:“纱衣”指的是什么?
明确:地球上空的大气层。
3)提问:“纱衣”一词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把大气层比作纱衣,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4)看图感受: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学生直观感受美丽。
5)提问:作者为何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明确: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与人类及万物生存有密切联系。
6)提问:这样写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母亲”的可爱可亲。
7)教师指名朗读体会
8)提问:地球有多大?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自主思考问题。
明确: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
9)提问:此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此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客观地介绍了地球的大小,有较强的说服力。
10)提问: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地球,和宇宙相比,却是渺小的。“渺小”是什么意思?此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此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地球和宇宙进行比较,更加鲜明地体现地球的渺小。
11)观看视频,体会渺小:教师播放宇宙星球的视频,学生直观感受,体会地球的渺小。
12)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类在宇宙的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地球不会再长大,对于人类而言,地球是多么的珍贵。
(4)【参考答案】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孔丘的生平事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