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21 16:53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故本题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概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受到强化的影响。他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愉快刺激使行为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概率增加。题干中,学生收起书本之后教师停止讲课,实质上是学生做出某种行为之后撤销了厌恶刺激,之后学生的这种行为概率增加,是受到负强化的影响。故本题选C。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干中取消全程监控,属于取消了一个厌恶刺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能维持属于提高行为反应概率,符合负强化的界定,属于负强化。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干中,刺耳的噪音属于厌恶刺激,系好安全带能中止这一噪音,说明取消了厌恶刺激,系安全带的行为就会提高。故此题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惩罚是通过某种刺激降低反应发生概率或者消除反应的过程。包括以下两种类型:①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即呈现性惩罚;②通过取消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即取消性惩罚。题干中,该孩子的父母是通过取消吃肯德基这种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即取消性惩罚。故本题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固定比例强化的理解。固定比例强化,指间隔一定的次数给予强化,如计件工资,该种反应建立较为迅速,强化后反应会暂停。故本题选A。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符号强化。老师给表现好的学生贴“红五角星”,集齐一定数量可以兑换一套卡通连环画,属于符号强化。题干描述属于符号强化。符号强化(代币制方法)又称标志强化。教师可以用一些醒目的符号、色彩的对比等来强化教学活动。符号强化尤其适用于小学生,“代币制”方法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故本题选D。
8.B
【解析】本题考查强化中的局部强化。如果学生的行为表现只能部分地认可,这时就可以采用局部强化,即只强化认可的那部分行为以及相应的欲望,激励学生继续完全实现理想的行为和欲望。故本题选B。
9.A
【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人或有机体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学习。其基本原则是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