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21 16:54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个体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和认知起点。故本题选B。
2.B
【解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例关系,感受性愈强,感觉阈限愈低;反之,阈限愈高。故本题选B。
3.D
【解析】痛觉作为伤害性刺激的信号,具有生物保护意义,很难发生适应。故本题选D。
4.C
【解析】刚穿上羽绒服感觉笨重,过段时间这种感觉逐渐消失,发生的是触压觉适应。故本题选C。
5.D
【解析】视崖实验的研究发现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从属于空间知觉。故本题选D。
6.A
【解析】错觉即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但错觉是正常的心理现象,A项错误明显。故本题选A。
7.A
【解析】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不包括整体性。故本题选A。
8.A
【解析】“6”和“9”分不清说明小学生对相似形状的事物容易混淆,属于感知能力不足。故本题选A。
9.C
【解析】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题干中,用彩色粉笔或符号标记重点,运用的是感知规律中的差异律。故本题选C。
10.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综合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即协同律,即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