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27 19:43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品德理论。班杜拉通过儿童的观察学习实验提出了社会学习品德理论。费斯廷格首次提出认知失调。故本题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根据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三种动机之一的替代性强化,为了避免影片的消极影响可以采用“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方法。故本题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故本题选A。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故本题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故本题选B。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故本题选A。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故本题选D。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故本题选A。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属于习俗水平阶段。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判断表现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处于前习俗水平。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2天津教师招聘:9月第二周模拟题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