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0-31 17:14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思想。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开启了现代教育理论先河。A选项斯普朗格是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C选项洛克的观点有绅士教育和“白板说”。D选项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编写的《教育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故本题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所以D选项不属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故本题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角色。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是指教育通过对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所以题干中小明知道了自己做什么,就体现了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故本题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本质属性有:独特性、自主性、生成性、整体性。学生的自主性是指人天生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本性,乐于追求、探寻、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生命的力量。如果教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就会无形中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窒息学生的思想。所以,题干所述符合自主性的含义。故本题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故本题选B。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过高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过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2)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要高;(3)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所以题干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限制了发挥,是由于动机强度过高导致了学习效率降低。故本题选A。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强化。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题干中对于小强来说,玩具就属于正强化物,通过这一正强化物,让小强逐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所以是运用了正强化原理。故本题选A。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之一是易受干扰。当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时,如果插入新的识记材料或从事其他活动,都会干扰原有的信息记忆。而且不管什么性质的干扰,也不管干扰的强弱和数量的多少,只要有干扰,短时记忆的信息就立即丧失,一时丧失就不容易恢复。因此,在短时记忆时要控制或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所以“《最强大脑》的选手在舞台上记忆时基本不与他人聊天”是因为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代替而丧失。故本题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表征问题是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阶段。表征问题也就是分析和理解问题。它包括分析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了解问题的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发现它们的联系,建构问题空间,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的信息等。题干中“70%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四位”,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了解到问题的要求,也就是没有对问题形成正确的表征。故本题选A。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律。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练习律是指在试误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