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1-15 13:21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基本结构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控制系统;资源系统;网络连接。故本题选ABCD。
2.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备课。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环节,即课前准备环节。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选项中“有效地使用教材”即钻研教材,“有效地了解学生”即了解学生,而设计教法工作肯定会涉及准备什么样的素材。故本题选BCD。
3.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服法。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只提出正面材料的包括: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BD选项,学生适用正反面材料进行说服。故本题选AC。
4.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与家长的基本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如下: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联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过程的配合性。其中平等性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互尊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也不仅仅是搞好教育的需要;配合性是因为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各方面影响的一致性,特别是学校与家庭影响的一致性。故本题选ACD。
5.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角色。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现代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同时在班级管理中是又要做到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起到示范者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又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者。故本题选ABCD。
6.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守仁的思想。王守仁所说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采用乐学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动机去促进学习。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知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兴趣是一种状态,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它还会逐渐发展成为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故本题选AD。
7.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类型。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一年有四季。题干强调运用到生活上的是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因此属于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是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题干中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均是事实类信息,属于陈述性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生不忘。题干表述“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说明对曾经的知识是一种长时记忆。故本题选ACD。
8.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2006年修正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故本题选BC。
9.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改革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以教材为本位的倾向,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解决以及沟通合作能力。新课改也改变了教育观念,使得我们的教育理念现代化。故本题选ABCD。
10.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赫尔巴特代表传统教育学派的观点,以教师为中心。杜威代表现在教育学派的观点,以学生为中心。故本题选A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