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1-15 13:22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九条规定: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故本题选D。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故本题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时事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故本题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发展。题干中不同时期教学组织形式由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小班化教学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力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故本题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班主任不得进行宣传与张贴。另外,新课改的评价观中也强调不得将学生按成绩排队、公布。该班主任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故本题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受教育权主要有如下类别和内容:(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题干中小王被老师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本题选A。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面对课堂问题行为,教师有以下矫正策略:预防、非言语暗示、表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等。而在不影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时,最好采用非言语暗示的形式。题干中学生写其他作业,可通过巡视机会,暗示一下,课下再进行教育。故本题选A。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题干中小明课堂上被无关事物所吸引,离开了当前的学习任务,属于注意的分散现象。故本题选B。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指向性,思维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老师引导学生用至少三种方法,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故本题选D。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分别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其中原型定向阶段就是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这一阶段是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也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题干中老师在黑板上对经典例题进行演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原型的结构,属于原型定向。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