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2-11-16 15:55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图片、画册及视频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将学生带入情景。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请学生仔细观看展示作品图片并揭示课题《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一)探究历史之路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回答:社会状况、意识形态等等。接下来出示李可染的作品《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并提出问题: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在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黄宾虹作品,继续追问:小组探究黄宾虹绘画特色是什么?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黄宾虹的山水画特点。我会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并回答:黄宾虹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从而激发他们深入领略现代画家的风采。
(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基于学生已经对现代中国画、油画作品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下来我将展示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与真虾对比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并请学生边对比欣赏边总结回答:
齐白石作品中的虾通体透明、活灵活现,但是与真虾对照,又不完全相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给人的感觉比真虾更为生动,齐白石对此称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四)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而后,我会出示徐悲鸿作品《徯我后》,并提问:画风与之前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继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画风和近代油画对光与色彩的处理。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景。继续追问:“油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明清时期,油画随着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负笈海外学习美术归来的留学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节三: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最后,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像》、《父亲》、《太湖鹅群》等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说一说在风格、绘画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得出结论:分别为写实;照相写实主义;追求光线的阴暗变化下所形成的丰富层次和体积感。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总结:任何发展的社会都必然要面对古与今、人与我、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
(二)课后作业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和同学交流。引导学生提高美术素养。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高中美术说课稿:《走进意象艺术》
下一篇: 教师招聘小学美术《窗外的风景》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