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2-11-18 11:33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摇篮曲》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摇篮曲主题中的一篇唱歌课。它是一首G大调,4/4拍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音色柔和、甜美,学生可以在安逸的情绪中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演唱的能力。
二、说学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舒伯特的音乐魅力,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纯洁深沉的母爱。
过程与方法:运用听唱、范唱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用甜美、柔和声音以及连贯气息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甜美、柔和声音以及连贯气息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装饰音的唱法。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首先,我会给学生播放一组表达亲情和母爱的图片。提问学生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作品的魅力,并引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我会提出问题:大家平时有没有的睡不着的时候呢?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会反馈数绵羊、听音乐等方式,我紧接着会请学生聆听《摇篮曲》,听后请大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聆听能说出音乐的基本感觉,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我会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接下来,进入学唱环节,我会先弹琴,学生熟悉作品的内容,一起来听歌曲有4句,接着,我会通过教师范唱,提问学生哪几句比较相似?可以得出1、2、4句相似,第三句节奏变宽,引导学生用符号来标记句子(a+a1+b+a1)形式来标记。我带领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并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强弱变化,引出4/4拍,一起用拍打身体的方式学习4/4拍“强-弱-次强-弱”的变化。歌曲乐谱唱完后,遇到问题倚音,我运用比较法,先后唱出带有倚音和不带有倚音的句子,学生辨别,感觉哪种演唱更加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学生回答带装饰音的更能突出母爱的伟大、无私,进而讲解倚音,学生听琴完整唱歌谱倚音部分。最后,有感情的带节奏朗读歌词,并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师生共同完成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作者舒伯特,并做简单介绍,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复习知识,巩固记忆,我给予鼓励性评价。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总结妈妈的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课下给妈妈写一封感恩的信,读给妈妈听。
七、说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下一篇: 教师招聘小学美术《窗外的风景》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