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2-07 15:56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学会生存》是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福尔于1972年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教育目的;《教育世界》是1901年由罗振玉发起创办的我国最早的教育刊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终身教育引论》是在1970年由保罗·朗格朗撰写的书籍。故该题选C。
2.B
【解析】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故本题选B。
3.B
【解析】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故本题选B。
4.A
【解析】义务教育的首要特点和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国家强制性,是国家法律规定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否则就是违法,会受到强制性处罚或制裁。故本题选A。
5.B
【解析】美国的单轨制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故本题选B。
6.B
【解析】这一阶段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就是学校因素。本阶段形成的勤奋进取的性格会延至成年,使其乐于工作并对社会适应良好。若形成自卑心理,往往成为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故本题选B。
7.D
【解析】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中学时期。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故本题选D。
8.D
【解析】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与场独立。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故本题选D。
9.D
【解析】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可以把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所以场独立型学生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反应时间与准确性,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因而错误较少。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所以ABC选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D。
10.B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