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2-07 16:12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师表”说明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故本题选D。
2.D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其中,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故本题选D。
3.C
【解析】学而不厌的意思即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故本题选C。
4.D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具体体现为: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故本题选D。
5.B
【解析】为人师表要求老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张老师以身立教,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故本题选B。
6.A
【解析】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依靠学习者的独立发现。故本题选A。
7.A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故本题选A。
8.B
【解析】先行组织者由奥苏泊尔提出,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也就是说,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故本题选B。
9.C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作除了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的,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的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作自我实现。故本题选C。
10.B
【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