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2-16 14:43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态度中的情感迁移,指的是当人们把对某个对象的情感迁移到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对象上时,会发生态度的改变。题干中是学生是将对老师的喜欢迁移到了老师的课堂上,并且产生了态度的改变,属于态度的情感迁移。故本题选A。
2.D
【解析】当教师采用某种教学方法进行一节课的教学时,必须遵循定的步骤才能达到某一目标。一般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具有五个步骤: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明、归纳概括、布置作业。故本题选D。
3.B
【解析】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如“甜蜜的声音”“沉重的脚步”。甜蜜的声音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沉重的步伐是由听觉引起了触压觉。故本题选B。
4.C
【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A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B视觉掩蔽是指某个物体因另一在空间或时间上与其相邻的物体的呈现而导致可见度降低的现象,如电影电视中的穿帮,一般人是看不出穿帮的,因为穿帮之处被遮蔽了;D闪光融合是指当断续的闪光刺激达到一定频率时,看到的不再是断续的闪光,而是融合在一起的不闪动的光,这种现象称为闪光融合现象。故本题选C。
5.C
【解析】教师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但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通过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因此作为教师要严于律己,勇于自责。故本题选C
6.A
【解析】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A是感觉适应;B是感觉对比;C、D没有感觉的相互作用。故本题选A。
7.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故本题选B。
8.A
【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B项感觉融合是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于某个感受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的白光,其实不是单纯的白光,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波长的色光混合而成的;C项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D感觉掩蔽是指对一个刺激的感受性因另一个刺激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如老师上课的大声讲解掩盖教室里的其他声响。故本题选A。
9.A
【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双关图也称两可图形,体现的是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知觉选择性。故本题选A。
10.C
【解析】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发扬教学民主等。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