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2-12-22 13:45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花花读了十遍骆宾王的《鹅》刚好能够背过,妈妈让花花又继续读了5遍,这种学习方式是(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答案】D
【解析】
过度学习指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故选D。
ABC项:均是有助于知识保持的方法,但不合题意,故不选。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教学应该遵循()。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故选D。
A项: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不合题意,故不选。
【拓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下列古文表述,与“杂施而不孙”所表达的思想一致的是( )。
A.欲速则不达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C.闻之不若见之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案】A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杂施而不孙”是指施教者不按教学内容的一定顺序传授知识,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这与“欲速则不达”所表达的思想一致,都是循序渐进原则。故选A。
B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是孔子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强调因材施教。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闻之不若见之,意思是听到的不如见到的。强调直观性原则。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自己弄不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强调启发性教学原则。不符题意,故不选。
【拓展】
循序渐进原则常考题干: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4.张驰老师想要了解一下三年级二班学生的数学掌握情况,结果被课代表拿错试卷,发成了语文卷子,这里测验的()较低。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答案】A
【解析】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题干中测试数学水平结果发了语文试卷,很明显是没有准确测量出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故选A。
B项: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不符题意,故不选。
【拓展】
效度是信度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有效一定有信,有信不一定有效。
5.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让大家了解历史和战争的残酷,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修养法
【答案】A
【解析】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的基本方式有两种:语言说服法和事实说服法。参观属于事实说服法,故选A。
B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陶冶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不符题意,故不选。
【拓展】
最常用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法。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