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2-12-24 12:12 重庆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
①再造性思维
再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学生运用音标规律来读单词,这种思维创造性水平低,对原有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水平。这种思维往往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②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a.流畅性: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b.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c.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5)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
①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
②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如根据“凡绿色植物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学家、理论家运用理论思维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师利用理论思维传授科学理论;学生运用理论思维学习理性知识等。
(六)想象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读自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也能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形象。
2.想象的分类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page] 三、情绪情感过程
(一)情绪
1.情绪的概念
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情绪的分类
(1)情绪的基本分类
人类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①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心境的表现。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②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当激情到来的时候,大量心理能量在短时间内积聚而出.如疾风骤雨,使得当事人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
③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等,这都是应激的表现。
(二)情感
1.情感的概念
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page] 四、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
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1)动机冲突
①双趋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②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③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
目标越明确,人的行动就会越自觉;目标越远大,它对行动的动力作用越大;目标越深刻,被这一目标所唤起的意志力也越大。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为了实现目的,必须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法和制定适当的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行动计划制定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行动,便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三)意志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易受暗示性的人,行动缺乏主见,没有信心。容易受别人左右,因而会随便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独断性的人则盲目自信,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都是缺乏对事物自觉、正确的认识,分不清是非曲直,而去遵循盲目的倾向。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学生指导(1)
下一篇: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