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2-26 15:16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其中,活动分组制是将相同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不同组之间的作业内容相同,但完成的进度不同。题干描述的是活动分组制,B项正确。故本题选B。
2.B
【解析】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题干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认识”属于条件性知识。故本题选B。
3.A
【解析】再造想象是指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故本题选A。
4.C
【解析】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当兴趣指向某种活动时这就是爱好。故本题选C。
5.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和智力特殊人群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教学启示: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故本题选D。
6.B
【解析】该段话出自卢梭的著作《爱弥儿》,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然人,而不是社会所规定的人。故本题选B。
7.C
【解析】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取消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故本题选C。
8.A
【解析】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故本题选A。
9.D
【解析】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学习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习的情境性,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故本题选D。
10.D
【解析】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外铄论的观点,他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