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2-27 10:41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所以适龄儿童、少年可以在非户籍的所在地接受教育。故本题选A。
2.B
【解析】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故本题选B。
3.A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题干描述的泥鳅、老鹰都是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才能取得好成绩,体现了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故本题选A
4.C
【解析】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实施。由于班级内的学生年级不同,教师在给某年级学生上课的同时,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写作业。因此,复式教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交错进行的。故本题选C。
5.B
【解析】教学策略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其中,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故本题选B。
6.A
【解析】柯尔伯格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分别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的心理特征是:只是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的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只按行为后果能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题干中,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这符合前习俗水平的特征。故本题选A。
7.A
【解析】新课改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强调在过程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由此可知,题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学习论。故本题选A。
8.B
【解析】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故本题选B。
9.B
【解析】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才能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故本题选B。
10.C
【解析】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