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2-29 10:17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附属内驱力也可以称为交往内驱力,是在希望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或认可,如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教师、父母或同伴的称赞。故本题选C。
2.B
【解析】表现为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B选项,文化决定教育的性质错误,应该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故本题选B。
3.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学生的信心,发挥学生优势,扬长避短。B选项为身心发展规律个别差异性的要求;C选项为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的要求;D选项为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的要求。故本题选A。
4.B
【解析】教育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题干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这句话重在强调自我反思。故本题选B。
5.C
【解析】(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故本题选C。
6.C
【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故本题选C。
7.A
【解析】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故本题选A。
8.A
【解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这些规范的具体内容对学校教育来说,又随着社会性质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而变化,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标和目的的形成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所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与未受过学校教育的人相比,在接受人类积累起来的各种文化上,不仅具有数量、质量和程度的差异,而且具有态度与能力上的差异。故本题选A。
9.B
【解析】幼儿参与实际行动,能够获得亲身体验,增强自己的认知、情感等,易于将行为规则、法规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支配自己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行动操作法最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本题选B。
10.B
【解析】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儿童从一岁末,开始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