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12-30 17:18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的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产生多种答案”属于发散型。故本题选A。
2.D
【解析】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题干中的描述是学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表现。故本题选D。
3.B
【解析】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故本题选B。
4.A
【解析】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赫尔曼·威特金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故本题选A。
5.B
【解析】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意动要素表现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言语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属于情感要素。故本题选B。
6.A
【解析】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故本题选A。
7.B
【解析】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故本题选B。
8.A
【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表述正确,符合新课程理念。故本题选A。
9.D
【解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故本题选D。
10.C
【解析】现代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