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教综单项选择题2(九)

https://www.hteacher.net 2023-01-05 13:4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小美最初学习剪纸的时候不太熟练,感到张皇失措;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每完成一步老师都会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小美十分开心,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学习动机,这体现了学习中的(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复习律

D.准备律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效果律强调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题干中,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使小美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属于效果律。故本题选B。

2.小红把“1616,1818,1919”三个历史年代发生的时间归为一类去进行记忆,它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的结构的把握。题干中,小红把“1616,1818,1919”三个历史年代发生的时间归为一类去进行记忆,属于归类策略,属于组织策略。故本题选C。

3.某儿童能完成“守恒”实验,但却无法解决“钟摆”实验,根据皮亚杰理论,该儿童思维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获得守恒概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故本题选C。

4.学生已经有“四边形”的概念,现在要学习“平行四边形”。这是一种(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借鉴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当新知识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并使其精确化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原有概念的内涵被加深或扩展。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学生已经有“四边形”的概念,现在要学习“平行四边形”,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因此就是一种派生类属学习。故选A。

5.老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图:一个小女孩坐在书桌前,一只手托着下巴,眼睛注视着手里的试卷,试卷的成绩一栏写着“60”。展示完图片后,老师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一个学生回答说:“这个女孩正在看着她刚刚及格的试卷,她很后悔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习,她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可见,这位学生的归因属于( )。

A.不稳定、外在、可控

B.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C.不稳定、内在、可控

D.不稳定、外在、不可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败归因理论。材料中的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因于努力,依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努力属于不稳定的、内在的、可控的归因,故本题选C。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面试公告

教师招聘面试名单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时间

责任编辑:欣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信息无处不在,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人们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主要说明信息的( )特征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刚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不爱学习,喜欢打游戏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