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3-01-05 17:24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方法型策略就是指以教学方法和技术媒体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故本题选D。
2.C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故本题选C。
3.C
【解析】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是围绕人际—社会情境的道德教育。故本题选C。
4.D
【解析】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包括: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锻炼。D项不属于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故本题选D。
5.B
【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这个班级,然后通过这个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故本题选B。
6.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也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故本题选A。
7.B
【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属于社会环境。故本题选B。
8.B
【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的特征:(1)早期符号功能;(2)思维具有不可逆性;(3)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的、有情感的,即所谓的泛灵论;(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5)思维不守恒性;(6)集体独白;(7)思维存在集中化的特征。故本题选B。
9.D
【解析】杰罗姆·卡根将认知风格分为冲动型与沉思型。其中,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有优势。题干表述符合沉思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故本题选D。
10.C
【解析】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有意义接受学习。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3天津教师招聘:1月第一周模拟题1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