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01-13 13:13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喜洋洋》,感受作品当中所蕴含的幸福洋溢的感情。
2.通过对《喜洋洋》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作品的旋律特点,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作品的结构,能分析各部分的节奏、速度等特点,并能够哼唱乐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品的结构,并能够哼唱乐曲。
【难点】
能分析各部分的节奏、速度等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开场曲目《喜洋洋》,并进行提问:同学们都在哪里听过这首乐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积极,有的同学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听过,有的同学说在婚礼上听过,还有的同学说在颁奖仪式上听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首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乐作品《喜洋洋》。由此导入本节课课题《喜洋洋》。
(二)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喜洋洋》,并提问这首歌曲带给同学们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很多同学说这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幸福、美好地,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三)分段聆听
1.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在聆听的同时画出作品的旋律线条,并观察旋律线条有何异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总结:看来同学们在聆听得时候都非常认真,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可以发现,这首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相似的。
2.教师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请同学们进行思考:第一部分的旋律在速度、节奏、音高三个方面有何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进行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贴合该部分的旋律特点,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得知第一部分从速度上来说比较平缓,但是作者通过密集的节奏型使得旋律听起来更加欢快活泼,配以跳跃的旋律线条,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氛围。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部分,并从速度、节奏、音高三个方面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
同时,请学生以左右两人为一小组,给出两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完成后请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进行总结: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答案都比较贴合,通过这两位的同学回答可以知道,第二部分在速度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但节奏型更加稀疏,使得旋律听起来更加舒缓柔和,就像家人过年的时候坐在一起聊家常一样,营造出了一幅和谐温暖的画面。
4.教师播放乐曲的第三部分,请同学们说出与前两部分哪部分相似?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前两部分都非常熟悉了,回答非常正确,经过刚才的聆听我们会发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似。
5.介绍乐曲的第一部分旋律选自山西民歌《卖膏药》,而第二部分则选自《碾糕面》。
6.完整聆听乐曲并轻声跟音频哼唱。
(四)拓展延伸
教师给同学们发放铃鼓和沙锤,并给出同学们固定的节奏型,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将节奏型结合相应打击乐器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时间到后上台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总结:同学们所创编的节奏与打击乐器的结合还是比较有创意的,看来同学们在创编的时候都非常认真,提出表扬。
(五)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喜洋洋的相关内容,了解了作品各部分的不同特点,下课后请同学们将乐曲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朋友。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我们在一起》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