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3-01-26 20:32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这个知识点是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点,也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地方,那么就为大家以定义分析和例子代入方式进行讲解。
一、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定义中的关键含义是新学习的内容具有高概括水平,而原有的知识也就是旧知识具有低概括水平。比如学生在理解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 “直角三角形”这类下位概念之后, 再学习“三角形”这一上位概念就属于是上位学习。
二、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定义中的关键含义是新学习的内容具有低概括水平,而原有的知识也就是旧知识具有高概括水平。比如学会了三角形之后,又学习了锐角三角形就属于是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是一个学习低水平概念的过程。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时并不会使原有高概括水平观念发生多大变化, 但有时则可以使得原有观念发生较大的调整。因此按照新观念对原有观念影响的大小,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比如:学习鸟的概念后,再学习黄莺的概念。在原有概念中,鸟是会飞的动物、全身有羽毛、前肢为翼,黄莺符合这个概念,那么对于黄莺的学习就是派生类属。
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例如, 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 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 而后他们学习定滑轮, 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 这就把“定滑轮”同化到了“杠杆”之下, 但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会有一定变化:原来杠杆并不一定是一根细长的, 它也可以是一个圆轮子。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在派生类属学习中,新知识被纳入旧有知识中,原有的概念或命题只是得到证实或说明,原有观念本质并没有改变;在相关类属学习中,原有的概念或命题便得到了扩展、深化或精确化。原有观念本质发生了改变。
考试中“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的快速判断技巧
在教师考试中,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一直是同学们难以区分的要点,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是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进行的划分。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比方说已经有了“羊”的概念,后学习了“山羊”的概念,这时将“山羊”归属到原有的“羊”的概念之下,这就是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比方说新学到了一个命题:“羊是吃草的动物。”这时将个体在学习前已有的另一个命题:“山羊是吃草的动物。”这一命题包含在其中,这就是下位学习。
我们从两个例子中发现,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都具备两个特征:
1、都存在概念或命题的高低层级关系;
2、都存在已知的旧观念和新获得的新观念。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通过画图的形式,结合这两个特征对上下位的关系进行快速判断。具体流程可以参考如下:
①先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概念或命题放于上面(较高)的位置,较低概念或命题放于下面(较低)的位置;②再从已知的旧的概念或命题画箭头指向新获得的新观念;③根据箭头的方向判断上、下位学习即可,箭头向上即为上位学习,箭头向下即为下位学习。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问题解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