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3-01-26 20:46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涉及某些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考生在这方面的备考常常是零碎不成系统,或者是对其理论只知皮毛没有深入理解。今天就由为您梳理教师招聘有关名人名家的教育理论知识点。今天介绍的是埃里克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是教招考试的,既可以从客观题出题也可以从主观题考察,其理论不难理解但记忆起来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希望今天的讲解有助于您对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认识,帮您准确拿分。
一、人物介绍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Erikson)(1902~?)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被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八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一个阶段的良好发展,会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如果外在环境有利于个体顺利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人格就会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外在环境妨碍了个体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个体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形成不良人格,并妨碍后来各时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阐述
1.婴儿期(0-18个月左右):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前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有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儿童早期(18个月到3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一时期儿童逐步形成“意志”品质。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本阶段的危机在于儿童即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被禁止的活动。成年人应该是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儿童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较好的适应性。成年人对于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勤奋给予鼓励是必要的。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有了“能力”的品质。
5.青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他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贯经验和概念。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角色同一性。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
6.成年早期(18~25):亲密对孤独
只有具有牢固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发生融合,这里有自我损失或牺牲,只有这样在恋爱中才能建立亲密的关系,否则将产生孤独感。这一时期形成“爱”的品质。
7.成年期(25~65):繁殖对停滞
这里的繁殖不仅仅指生育方面,也表现的在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65以上):自我整合对失望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
三、教育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
帮助处于学龄期的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学生总是在努力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但他们马上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学生一旦被划入低水平组或被评为差等级,他们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对成功的期望,这将可能导致颓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他们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要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考题再现
一、单选题
1.2岁的小刚每次起床时都会主动地试图穿衣服,尽管他并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穿好衣服。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小刚正处在发展阶段中的( )。
A.信任对怀疑阶段 B.自主对羞怯阶段
C.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D.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儿童早期(18月-3岁)主要冲突为自主对羞怯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婴儿期0-18个月左右冲突是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学前期3-6、7岁冲突是主动对内疚;学龄期6、7-12岁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故本题答案选择B。
二、多选题
1.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 )和(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信任对怀疑阶段——自主对羞怯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C.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友爱亲密对孤独阶段——繁殖对停滞阶段——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阶段
D.顺应阶段——发散者阶段——聚合者阶段——同化者阶段
1.【答案】BC。解析:埃里克森把人一生的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2)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到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5)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7)繁殖感对停滞感(30岁~60岁);(8)完善对绝望(60岁以后)。故本题答案选B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维果斯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