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3-02-07 13:27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人物背景
科尔伯格(1927.10.25-1987.1.19)生于美国纽约富商家庭,逝世于美国波士顿。高中毕业后不顾家庭反对,自愿当一名水手,帮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犹太难民偷渡到以色列工作。战后进入芝加哥大学,31岁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成为哈佛大学的教育和社会心理学教授。后因疾病,他得了抑郁症,于1987年在波士顿港投河自杀。
年轻时帮助犹太人而被俘入狱的经历,让科尔伯格对一个问题产生了终生的兴趣——在什么时候,一个人不服从法律和法定权威时,从道德上是有道理的?这为日后研究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即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作出判断),并解释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然后确定被试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
故事名称: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故事内容: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此他请求药剂师能否卖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而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自己被警察抓起来了。海因茨偷药对不对呢?科尔伯格找到不同阶段的孩子,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
需要注意:科尔伯格对道德回答的划分不是依据研究主体所提出的特定解决方案,而是依据他们的道德推理,即“依据形式而不是内容”。
三、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
1.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1.【答案】C。解析: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又被称为“好孩子”定向阶段。题干中小
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所以是“好孩子”阶段。因此,此题答案为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重庆教师招聘抑制的分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