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3-02-09 17:37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讲授法中的讲解是教师向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概念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解释、论证。故本题选A。
2.A
【解析】A选项,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线索杂乱,不利于问题解决;线索太少,无从下手,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正确;B选项,问题情景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越接近,越有利于问题解决,错误;C选项,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有关系,错误;D选项,心理眩惑是由于特定情境的刺激,使主体在判断、知觉参考和情绪活动过程方面出现偏差,产生了心理上的迷惑,以至不能顺利而准确地解答问题的现象。如一匹马的几次买进卖出,盈利额的总数往往会让人得出几个不同的答案,心理眩惑不利于问题解决,错误。故本题选A。
3.A
【解析】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故本题选A。
4.B
【解析】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晚上之后不再学习,后面没有材料对晚上学习的内容干扰,所以没有倒摄抑制。B选项中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C
【解析】以听课为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才是听课的主要目的。故本题选C。
6.C
【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题目中的综合归纳,属是从小概念向大概念学习,属于上位学习。故本题选C。
7.A
【解析】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在这个比喻中,柏拉图做了如下设想:有一些囚徒从小就被关在洞穴之中,他们的头颈和腿脚都被绑了起来,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看洞穴中的后壁。在他们身后燃烧着火炬,远处还有其他的人。囚徒因为不能转头只能看到投射在墙上的火的影子以及人的影子。他们把影子看做真实的东西。此时,如果有一个囚徒被解除桎梏,可以环视四周,他可以看到事物本身了,但是他却以为自己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到的影子才是真实的。而柏拉图认为,只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这个囚徒就会明白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庆幸自己在认识上发生的变化。如果他回到洞穴对他的同伴进行解释,他们便不会相信他所说的话。柏拉图把自己比作那位站起来的囚徒,宣扬真理却被世人遗弃。通过对“洞穴中的囚徒”的比喻,柏拉图阐释了“教育”的概念,通过教育才能学习真理,摆脱愚昧。故本题选A。
8.B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广义的教育范畴,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A 项“妈妈教孩子洗衣服”、C 项“成人学开汽车”、D 项“木匠教徒弟手艺”,结果都是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属于教育现象。而 B 项“初生婴儿吸奶”属于人的生物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具有社会属性。 故本题选B。
9.A
【解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们多做好事。可以看成对“教育”这个词的字源解释。 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大学》、《中庸》、《孟子》都不是教育文献。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