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3-02-14 10:2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试题】
1.教学情境是动态变动的,那么教学规则一定是不断生成中的规则,由此教师应该始终处于批判反思、创新生成新的规则的行程之中,处于不断摸索教学实践自生、自新的途中。正如法国思想家莫兰所说:“意识可能是照亮缺口、不确定以及边缘地带的微光和闪光。”当我们开始意识到那个“缺口”时,才可能反省以及更新自身,为我们的教学留下思虑的余地。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
A.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变换规则
B.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不一样的思想意识
C.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自新
D.创新是教育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
2.庄子以忘为学,把学演绎成一件十分困难之事。教由学定,教变成了教“忘学”,“忘学”如何教,这使教成为比学更困难的事。“忘学”作为体与悟的学习,从根本上要求教要剔除认知与逻辑。如此,教所面对的,就是个体化的身体体验和内在化的自我觉悟,这种内在的个体化使教变得似乎不可能。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教“忘学”比学“忘学”困难
B.剔除认知与逻辑才能学“忘学”
C.教“忘学”有一定的前提
D.由于内在的个体化特征,因此教“忘学”是不可能的
3.所谓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教育的“关键期”的定义
B.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才能事半功倍
C.在教育的“关键期”培养人可以事倍功半
D.孩子行为习惯不好,往往是教育错过了“关键期”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