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izhou.hteacher.net 2023-02-15 11:40 贵州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教育学中常考的一部分知识点就是对人物理论的总结,在中国古代的人物中,必须要提到的就是儒家学派的孔子和孟子,两者虽然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理论上还是有所差别的,今天就孔子和孟子的理论观点进行区分,希望对广大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孔子:被称为“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著作:《论语》,《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所写,体现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2.人性观:孔子的人性观是探讨教育工作的基础,其中孔子指出“性相近,习相远”,意思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一样,会慢慢发生改变,最终变成独立的个体。这句话本是带有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但是不能说孔子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因为其理论更复杂,还有“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观点,意为上等的智慧和下等的愚笨是不能改变的,而这句话则带有内发论的观点。
3.教育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但是又认为对于“学”,则“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为只有中性的人才可以受教育,因此“有教无类”是体现了教育平等,但是是相对的,是有范围的。
4.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因此,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学-思-行。
5.教学原则:孔子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教学原则为: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巩固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6.孔子教育内容的特点:重人事轻鬼神;重文士轻武士;重社会科学轻视自然科学。
二、孟子:被称为“亚圣”
1.“教育”的词源: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最早出现了教育一词。
2.内发论: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与我心”“人心中有浩然之气”“存心养性”认为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是内在的遗传,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3.教育目的:第一:明人伦,主张“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老幼有序,朋友有信;第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第三:孟子认为最终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大丈夫,而培养大丈夫有三大途径: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反求诸己。
4.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思维。
以上就是关于儒家学派孔子和孟子的解读,希望对广大的考生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基高频简答23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