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3-02-28 14:37 天津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A选项正确。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C选项正确。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
2.A
【解析】身心发展顺序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题干中的“拔苗助长、超前补课”,违反了人身心发展规律中的顺序性。故本题选A。
3.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就是巩固性原则。故本题选D。
4.B
【解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性复习是最基本的复习形式,它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题干中的经常性复习、练习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故本题选B。
5.C
【解析】形成良好的班风、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个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C。
6.A
【解析】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抑制过程分为非条件性(无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是条件抑制的一种,是指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必要强化而产生的反应减弱(抑制)。故本题选A。
7.A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故本题选A。
8.C
【解析】道德评价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中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进行道德评价活动的能力称之为区分是非或明辨是非的能力。故本题选C。
9.D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要遵循全员参与,全方位考虑,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其主要对象是全体正常学生。故本题选D。
10.B
【解析】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可避免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因此中学生获得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途径是间接经验。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