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bei.hteacher.net 2023-03-02 11:16 河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水平 | 六阶段 | 含义 |
---|---|---|
前习俗水平 (9岁以下) |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 以免去体罚与服从权力为道德判断的依据,凡是造成较大损害、受到较严厉惩罚的行为都是坏的行为。反之,一种行为即使都是出于恶意,但如果未被觉察或未受到惩罚那就不是错误的,因此本阶段儿童尚缺乏真正的是非观念。 |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 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 |
习俗水平 (10—20岁) |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 |
后习俗水平 (20岁以后) |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 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 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学习迁移的理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