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ansu.hteacher.net 2023-03-02 16:40 甘肃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研究方法
皮亚杰在研究人的道德发展时,采用了对偶故事法进行研究。他把一对故事讲给被试儿童听,一个是小A打扫卫生,打碎了10个盘子,一个是小B偷吃东西打碎了1个盘子,问儿童谁犯的错误更大。有的儿童认为小A犯的错误更大,因为他打碎的盘子数量多,由此可见他在做出判断时考虑的是外在结果,皮亚杰认为这时候他们处于他律阶段。也有儿童认为小B犯的错误更大,因为他偷吃东西,做事的初衷就不好,由此可见他们在做出判断时更关注内在动机,那么这些儿童正处于自律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整体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分水岭是10岁。这一部分有三个考点,一个是研究方法,在考试时易考到单选题,一个考查儿童的道德发展整体是由谁到谁,一个是考查过渡年龄是多少岁,故需要识记清楚。
二、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
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在皮亚杰看来5岁前的儿童都处于无律期,也就是无所谓道德的时期,规则对儿童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外界环境区别开来,常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的。
第二阶段,权威阶段(5~8岁):权威阶段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绝对尊敬和顺从,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儿童总是绝对服从老师的规定。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即只根据行为的后果或者是他人的标准来判断对错。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又叫可逆阶段,这一时期儿童不再绝对的服从规则,规则对于他么来说具有双向约束的作用。他们认为,道德行为的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用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因此,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比如放学我和小明需要一起打扫卫生,但是我有非常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做,小明会考虑我的特殊情况,让我去做紧急的事情,说明他处于公正的道德阶段。
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在考试时主要考查的是阶段名称和年龄段的匹配,或者考查阶段特征和阶段名称的匹配,需要识记和理解。
三、牛刀小试
皮亚杰在进行道德研究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道德两难故事法 B.陌生情境法
C.对偶故事法 D.延迟满足实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研究方法。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的,因此本题选择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