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hteacher.net 2023-03-03 17:50 陕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人物简介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今文经学的儒家大师。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重大改造,一次是董仲舒的儒学经典化和谶纬化,另一次是南宋朱熹的儒学佛学化。董仲舒对古代儒学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都起着重要作用。现存的董仲舒的著作有《春秋繁露》和《举贤良策》等。
二、教育思想
(一)论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适应汉武帝谋求封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在贤良对策中提出来的。它对汉代的文教政策的确定,以及学校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都起着重要作用。
1.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这是三大文教政策的总纲,“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统一思想。董仲舒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把“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的先秦儒学加以改造,并利用《春秋》经文字简单隐晦的特点,对其中的“大一统”思想加以发挥,提出“ 独尊儒术”的主张。
2.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
这是独尊儒术的具体化措施。改革选士制度,为了培养和选拔精通儒经的治术人才,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开创太学培养贤士和进行教化工作。
3.重选举,广取士
董仲舒认为、养士和选士是分不开的。应通过选举、贡贤的方法,把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推荐上来,“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二)论人性论:性三品
什么是人性?董仲舒说:“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人性就是指人天生的素质。董仲舒还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三品,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圣人之性为上品,这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其他人先天不可能、后天又不可及的,指的是统治阶级最上层的比较少数的- 些人,如帝王、周公、孔子一类人物。
斗筲之性为下品,他认为下品无善质,近于禽兽,教化是无用的,只能采用刑法对付他们。
中民之性代表万民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即待圣王教化后方能成“善”,但却不可能成为圣人,他们是主要的教育对象。
(三)论道德教育
董仲舒从他的人性论出发,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可以说是将德育放在第一位的。他提出的德育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1)“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董仲舒主张在道德教育中,“治我”要严,待人要宽,他要求以“仁者爱人”的情怀去爱护、关心他人,同时要以义来约束自己,经常自我检查反省,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强勉行道”
董仲舒指出:“强勉行道”就是说要不懈地提高道德修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以培养崇高的善性。
(3)“必仁且智”
董仲舒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还提出“必仁且智”的命题,主张道德教育必须做到“仁”与“智”的统一,也就是要做到德才兼备。
(4)“重义轻利”
董仲舒主张对道义的追求应高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获得高度的和谐和最终的满足。
三、小试牛刀
1.董仲舒提出:“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2太学设立于( )时期。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汉高祖 D.秦始皇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仁义之君深知这个道理,故此(能)登上宝座统治天下,(他们都)无不认为宣传教育工作是首要的政务。因此,这句话体现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选项B项正确。
2.【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兴太学以养士。故答案为选项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下一篇: 陕西教师招聘备考:稷下学宫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