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3-03-30 15:26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学习程度达到( )时,学习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过度学习。当学习程度达到过度学习的状态,即学习达到刚好能背诵的程度再继续多学的时候即为过度学习,此时记忆的效果会变得更好,一般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为50%,即总体的学习熟练度为150%,学习的效果最好。因此,C项正确。ABD均为干扰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2.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 )。
A.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B.思维的分类过程
C.思维的概括过程 D.思维的抽象过程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其中,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需要建立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之上,题干中说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不同类别,是属于思维的分类过程。因此B项正确。A项:具体化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抽象是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其正确顺序是( )。
①具体运算阶段 ②形式运算阶段 ③感知运动阶段 ④前运算阶段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因此,C项正确。ABD均为干扰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一个学生在考试时想要获得好成绩的期望过分强烈,以致十分紧张而产生了“怯场”现象,竟答不出自己十分熟悉的问题,这种现象是由于( )。
A.线索不足导致了遗忘 B.动机强度过低造成的
C.动机强度过高造成的 D.狭隘的动机造成的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原因。动机说(压抑说)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题干中学生由于太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答不出熟悉的问题,是由其动机强度过高造成的。C项正确。A项:提取失败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图尔文。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B、D两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5.“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迁移的( )。
A.同化性迁移 B.一般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顺应性迁移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其中,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说明原有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都是同化性迁移。A项正确。B项:一般性迁移也称“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下一篇: 山西省长治市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