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3-04-03 13:12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荒废必是和尚不虔。”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但是,后因三人争功闹个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所有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
B.“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C.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D.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十分重要
C【解析】文段通过三个和尚经营寺庙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心”对得失成败的重要作用,这段文字展现了一座寺庙由破败→兴盛→破败和三个和尚由争执→团结→争执的过程,这个过程现象的背后是“人心”,人心决定了事物的得、失、成、败,因此,本题选择C项。A项中所谓的“天时”、“地利”故事中不曾涉及,文中主要讲的是“人和”,排除。B项只能解释最后一句话,与之前的“香火渐盛”矛盾,排除。D项只印证了“香火渐盛”,对后来的“盛况不再”没有涉及,排除。故本题选C。
2.有的人没有“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不重视乃至鄙视专业人才,以为只要悟“道”,就可以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领域都可以去坐而论道。这种观念在部分当代人文学者中仍然存在,科研工作者在他们眼中只是些关注细枝末节的技术员,不如他们掌握先进的哲学思想后,可以站得高看得远,乃至以科学导师自居,可以为科学的发展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触类旁通 运筹帷幄 B.融会贯通 指点迷津
C.见微知著 建言献策 D.举一反三 出谋划策
B【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有的人没有‘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可知,此处应体现知识之间有联系,无明显界限之意。C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有以小见大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以科学导师自居”可知,导师对科学发展有指引之意,该空应体现“指引”之意。A项“运筹帷幄”侧重在后方做出全面计划,无指引之意,排除A项;D项“出谋划策”指制订计划谋略,给别人出主意,并无指引之意,排除D项;B项“指点迷津”指针对事物的困难处,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有指引之意,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3.花:花瓣:花托:花萼:花蕊
A.芽:胚芽:新芽:侧芽:腋芽
B.叶:叶脉:叶柄:叶肉:叶腋
C.根:主根:侧根:块根:须根
D.苗:禾苗:麦苗:壮苗:树苗
B【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花由花瓣、花托、花萼、花蕊组成,组成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胚芽、新芽、侧芽、腋芽都是芽的一种,种属关系,排除;
B项,叶是由叶脉、叶柄、叶肉、叶腋组成,组成关系,当选;C项,主根、侧根、块根、须根都是根的一种,种属关系,排除;D项,禾苗、麦苗、壮苗、树苗都是苗的一种,种属关系,排除。故本题选B。
4.隐形飞机能“隐形”,主要是靠采用了一系列隐形高新技术,其中包括机体骨架和蒙皮的隐形材料、表面隐形涂敷材料、外形隐形结构、降红外辐射技术、降噪技术和电子干扰技术等。制造隐形飞机骨架和蒙皮的隐形材料有好几种,用得最多的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碳素基体结合在一起的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丝增强铝复合材料等,这些复合材料质坚量轻,能够吸收雷达波。美国B-2隐形轰炸机机体蒙皮内,还将一种蜂窝状夹芯材料作为衬里,以进一步提高机体吸收雷达波的能力。为了获得尽可能完善的双保险效果,还在整个机身外表面涂上一层镍钴铁氧体,或者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组成的隐形涂料。这种涂料能使照射上来的雷达波的磁损耗加大,起到吸波、透波的作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外层涂料、机身材料助力飞机隐形
B.揭秘能使飞机隐形的隐形材料
C.特殊涂料是飞机能隐形的关键
D.隐形飞机能隐形的原因
D【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隐形飞机能隐形的原因,即一系列隐形高新技术。然后进行解释说明,分别介绍了其中的机体骨架和蒙皮的隐形材料、表面隐形涂敷材料。文段结构为“总—分”,首句为主旨句,主要论述隐形飞机能“隐形”的原因。第二步,对比选项。D选项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D。
5.班里最近来了几名转校生,他们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不仅没有丝毫纪律意识,还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作为班主任,该采取哪些方式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
①叫几名转校生一起谈话,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②分别单独与其谈话,询问他们转进班里后的心态和想法
③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为他们举行短暂的“欢迎会”
④在班里呼吁大家要友好相处,尤其对转校生
⑤私下找班委或其他热心同学主动帮他们适应班集体
⑥宽容他们目前的“格格不入”,多关心,慢慢引导
A.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④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D【解析】①不了解原因,直接批评教育转校生是不对的。④呼吁大家有好对待转校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与被人不一样,被特殊看待,会引起学生心中不适。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