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04-17 17:57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作者笔下的春之美。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把握作者笔下春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到春天,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呢?破土而出的小草,柳枝上的嫩芽,初绽的桃花,飘飞的风筝,渐渐回暖的温度……(多媒体展示图画)是的,我们总是会把这些景色和春天联系起来。下面,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笔,到户外去走一趟,看一看他眼中的春天跟我们想到的这些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他又是怎么描绘他眼中的春天的。(板书: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分部分,把握文章结构。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大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属于什么样的结构?”
明确:
(1)可整体分为三大部分。
(2)每部分的内容:
①盼春:总绘春天,表达对春天的期盼。
②-⑦:绘春:描绘春天的图景。
⑧-⑩ 赞春:点出春天的特点。(板书:盼、绘、赞)
(3)属于“总-分-总”结构。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再次阅读文章第二大部分(2~7段),思考以下问题:
(1)小组讨论,这6段中都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春天,并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几幅图景起贴切的名字。
明确:
①草、花、风、雨、人的活动,形成了五幅美丽的图景。
②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小组讨论结果,可用不同语言表述)(板书: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请同学分段朗读,然后继续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图,它有着怎样的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
①春草图:嫩绿、繁茂、绵软。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直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视觉上来写的。“草软绵绵的”是从触觉来写的。
②春花图:颜色鲜艳、种类繁多、味道香甜。从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有味道,“花里带着些甜味”。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③春风图:温暖、柔和、湿润。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④春雨图:细密、轻柔。运用视觉,写春雨像“牛毛”“花针”“细丝”笼罩在屋顶的“薄烟”一般细密轻柔;从雨渲染出的安静平和的夜,写到披蓑戴笠劳动的农民,由静到动,由物到人;写被细雨冲洗过的小草,到雨夜,石桥,农民,房屋,由近到远。
⑤迎春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借物抒情,多角度描写,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老老少少纷纷出门,或是舒活筋骨,或是去上班,或是下地做农活。
2.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明确:是通过三个比喻,体现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颂。(板书:热爱赞美)
(四)拓展延伸
朱自清先生把他对春天的喜爱用文字表现出来,描绘了他眼中春天美丽的图景,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季节,用生动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①查找一下朱自清生平的相关资料,了解朱自清其人。
②挑选文章中最喜欢的画面并背诵对应部分。
五、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