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04-17 18:02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能列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及史料,提高获取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学习,形成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片段:邓小平在农村中考察发现当时的农村养三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四只鸭子是“资本主义”。提问学生: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是怎样的,这种思想又是怎样得以改变的?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播放纪录片《旗帜》及“两个凡是”的资料,提出问题:粉碎“四人帮”之后,当时人们的迫切要求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及课本内容回答: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结果《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了“两个凡是”方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提问:为了纠正“文革”的错误,反对“两个凡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讨论,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组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一、二,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70年代的中国工厂工人和美国工厂工人,自述自己在工厂内的一天。得出中国工厂效率远远低于美国工厂效率。
教师提问: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什么问题?
学生回顾所学回答,教师总结: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和自身的发展下,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随后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虽然进行了“一五”计划,但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教师过渡:此时我国急需一场凝聚人心、在各个领域拨乱反正的会议。
(二)内容
教师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录片,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学生归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教师总结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组织、政治三个方面实现的历史性的转变。
(三)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刘少奇追悼大会等相关史料,并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同时也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师引导:衡量三中全会价值的标准,就要把三中全会和它以前的决策相比,看看三中全会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新在哪里?
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新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新领导: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新时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情感升华。
2.作业:查找相关资料,看看当时的外国报刊媒体是如何评价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四、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背景
(二)内容
1.思想路线
2.组织路线
3.政治路线
(三)意义
伟大转折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春》答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