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3-04-18 11:48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第一部分这部分在编排上首先讲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接着讲了各个圈层的划分,包括划分界线、圈层特征等,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中学习的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
2.能结合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绘制出示意图;
3.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能用图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地震波与深度变化示意图,总结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增强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
【难点】
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我会介绍科幻小说《地心游记》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你觉得我们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划分依据
我会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书上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是依据什么来划分?
(2)为什么可以通过这个物质来划分?
【学生回答】
(1)地震波。
(2)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本文由云南教师资格网编辑整理!
在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
【教师总结】
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空间结构?总体来说还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状、组成不同。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独立探究的创新能力及总结知识能力。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我会在PPT展示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请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
(1)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过几次明显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深度是多少?名称是什么?
(2)描述地震波变化后的状态,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回答】
(1)两次,一次在地下33千米处,另外一次在地下2900千米处,分别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地震波通过莫霍面之后,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增加;在通过古登堡面之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原因不同深度的性质不同,古登堡面之下横波消失,纵波降速,2900千米以下可能是液体,之上是固体。
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我会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
(1)从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2次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
不连续面。其中第一次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将这个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不连续面的深度是一个平均值,不同的地方深度不一样,陆地上厚,海洋上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2)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第二次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在地下2900千米处,将这个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界面。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所以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2900千米可能液体。
(3)不连续面深度的判断标准是观察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没有发生突然地变化。
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圈层的特征,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读图讨论问题
【课堂活动】随着我们地球内部圈层认识的不断深入,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
(1)地球内部分为几个圈层?
(2)各层的范围物质组成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之后,我会请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
(1)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的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壳位于莫霍面之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是固态;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将其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古登堡面以下属于地核,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将其划分成内核和外核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下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初中物理《温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