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3-04-24 16:23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知识点四:知觉的基本特性
特性 | 主要内容 |
整体性 | 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
理解性 | 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
选择性 | 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
恒常性 | 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大小、形状、亮度和颜色恒常性 |
知识点五:记忆的分类
分类依据 | 类型 | 主要内容 |
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 | 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 | 特点: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较大;信息保持时间极短;主要是图像编码 |
短时记忆/ 操作记忆、 工作记忆 | 特点:信息保存的时间较短(20秒-1分钟);容量有限(7±2个组块);操作性强;易受干扰;主要是听觉编码 | |
长时记忆 | 特点:一分钟以上;容量无限;意义编码为主 | |
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 | 形象记忆 | 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
动作记忆 | 过去做过的动作或经历过的运动为内容 | |
情绪记忆 | 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 | |
逻辑记忆 | 语言、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 |
知识点六:记忆的过程
过程 | 主要内容 | ||||
识记/编码 | 分类 | 有无目的性 |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 ||
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 | 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 ||||
保持/储存 | 遗忘 | 分类 | 暂时性遗忘与永久性遗忘 | ||
遗忘规律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节省法;无意义音节为材料) 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 | ||||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 ①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②学习程度(150%);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④识记的方法;⑤时间因素;⑥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⑦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⑧情绪和动机 | ||||
遗忘的原因 | 消退说 | 桑代克 | 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 ||
干扰说 | — | 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 |||
压抑/ 动机说 | 弗洛伊德 | 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 |||
提取失败说 | — | “舌尖现象” | |||
防止遗忘的方法 |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适当过度学习 | ||||
再认或回忆/提取 | 再认 | 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辨认出来 | |||
回忆 | 在头脑中呈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过程 |
知识点七: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 | |||
有意想象 | 再造想象 | 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 ||
创造想象 | 概念 | 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
条件 | (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 |||
特殊形式 | 幻想 | 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 ||
分为:理想和空想 |
知识点八: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 |
特征 | 间接性 | 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例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疾病 |
概括性 | 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
知识点九:思维的类型
依据 | 类型 | 主要内容 |
发展 水平 | 直觉动作思维 | 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 |
具体形象思维 | 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进行的 | |
抽象逻辑思维 | 也叫词语逻辑思维,用语言符号进行的 | |
逻辑性 | 分析思维 | 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 |
直觉思维 | 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 | |
指向性 | 聚合思维 | 也叫求同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
发散思维 | 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 |
创造 程度 | 再造性思维 | 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 |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
知识点十:注意的分类
类型 | 主要内容 | ||
无意注意 | 概念 | 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 | |
引起条件 |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 ①强烈的刺激;②新异的刺激;③变化的刺激; ④对比的刺激;⑤起指示作用的刺激 | |
人的主观状态 | ①需要和兴趣(直接兴趣);②情绪状态; ③主体的知识经验 | ||
有意注意 | 概念 | 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 | |
维持条件 | ①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合理组织活动; ③对兴趣(间接兴趣)的依从性; 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 ||
有意后注意 | 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知识点十一:注意的品质
品质 | 主要内容 |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 概念 | 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
注意的稳定性 | 概念 |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
注意分散 | 也叫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 |
注意起伏 | 也称注意的动摇,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 |
注意的分配 | 概念 | 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
注意的转移 | 概念 | 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育社会属性部分练习题
下一篇: 教师招聘知识学习的种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