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5-10 10:56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新授
1、氮原子的结构
首先我将联系以前的知识引导学生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引导思考交流分析书写。接下来讲述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A族。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接下来我将通过课堂投影展示自然界的氮元素分布,以便拓展学生视野。
2、氮气
先讲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强调液氮沸点低。关联液氮的用途,拓展学生视野。接下来提问学生: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画出氮气的电子式并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分析书写相关内容,学生展示交流结果,教师评价。
接着我将讲述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这样设计能够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3、氮的固定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氮的固定,通过讲述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氮的固定过程—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想一想:氮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自然界是怎样通过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的呢?”
接着我将讲述分析: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并给出相对应的图片,这样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氮的固定过程。
4、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瓶一氧化氮和一瓶二氧化氮气体,引导学生总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无色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于水。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接下来我将进行演示实验:在一支50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簀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打开弹簧央,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簀夹,观察现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5-5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上述实验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将进行总结: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硝酸。2NO+O2==== 2NO2,3NO2+H2O=== 2HNO3+NO。这样设计可以强化学生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在多媒体上出示相应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新知。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意图:透过现象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知水平。
(五)布置作业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氮的化合物,我会让学生课后查询资料,了解氮的其它化合物,下节课一起分享讨论,这样即拓展了本节课的知识又为下节课氮的其它化合物的学习做了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用提纲式为主,清晰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